【社会实践】赴长白山社会实践小分队实践记录
发布日期:2015-08-2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生物学院

  

   

    7月26日至27日,小队一行七人(闫耕、完颜雨倩、丁睿、邓莉冬、王杰妮、王玉东、黄梦涵)在二道白河镇定居,参观并调研了长白山北坡以及北坡周围的景点,对这里的自然资源、植物分布以及风土人情有了一定的调查和了解:有旅馆大叔给小队成员热情的讲述着源远流长的长白山历史,也让队员们对长白山当地居民的生活情况,以及长白山的旅游开发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或高大或矮小或熟悉或陌生的各类植物,让队员们在专业知识上又一次大开眼界;有宣泄而下的清洌山泉;有石浮水上的奇观异景……这两天,小队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各种感觉体会长白山,感受着长白山的美好,同时在社会了解和学术上都有了一定的收获。

  当然,在观赏的途中,小队一行人还采访了很多人,大多数是当地的工作人员和游客,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也从更多的方面了解到了长白山地区的发展以及游客们对长白山旅游资源发展的建议,相信这些建议可以使长白山发展的更快更好。

    7月28日,小队兵分两路,分别去采访了长白山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部的刘主任和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在和刘主任的交谈中,主任详细的介绍了长白山科学研究院的发展历史和概况,简单的介绍了近期的研究成果和现在主要的研究方向,因为时间问题,和刘主任的交谈并没有进行较长时间就结束了,但队员们还是从这里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另一方面,在与那名热情的工作人员的交流中,队员们得知:景区栈道木材均是就地取材,但是却绕开了名贵的美人松;令人吃惊的是,修建栈道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竟然是垃圾太多造成施工不便。同时,长白山相关工作人员在长白山林区设有二十五公顷的样方,每两年进行样方调查,今年发现样方中红松的数量有所下降,只见苗而不见林,原因则主要是当代老年人喜欢红松木材的棺材,而进行大量砍伐,造成生态严重破坏。长白山是一个自然生态宝地,景区内生活着许许多多野生动物,如熊、野猪等,但由于树木的砍伐,致使动物们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所以,旅游资源的开发却给这片原始森林带来了一定的伤害。队员们还了解到,从今年开始,相关单位已经禁止了东北三大木的砍伐,尽力保护长白山的生态原貌。

  7月29日,小队迁移到了松江河镇,开展了在西坡的调研。因为西坡的旅游开发较晚,所以当地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植物)得到了较完整的保护。因此原因,小队决定在西坡的重点放在植物多样性的调查,具体是游客分布区域的不同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的量化分析,调查方法是在不同海拔,不同游客分布的区域拉样方,并记录样方内部的植物多样性,在做完相应的记录后,回到旅馆,进行鉴别和量化分析。

    社会实践就是一个让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在社会实践中观察着社会上的人,体味着社会上的事,感受着这个由人构成的社会随着人的变化而出现的变化,从而,收获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在社会上拼搏的勇气和力量。小队一行人在长白山地区的这几天,哭过,笑过,烦过,累过,热过……可能旅途有些不顺利,但收获的缺弥足珍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