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院战“疫”③ | 于舒洋教授:抗击疫情,老师与你们同在
发布日期:2020-02-1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生物学院

编者按:日前,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开设了“疫情当前 且听导师说”专题版块,旨在把来自导师最温暖的叮咛与祝福送给最牵挂的你们。特殊时期,学校始终和你们在一起,老师始终和你们在一起,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学校官方公众号已于2月9日进行了报道,本网站予以全文转载。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个本该是举国同庆,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一个名为“新冠肺炎”的不速之客彻底扰乱了我们平静的生活,打破了新春佳节祥和的气氛,牵动着亿万华夏儿女的心。快速增长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全国性的广泛分布、多途径的传播方式,都预示着这次疫情的迅猛,防控疫情刻不容缓。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坚强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医务人员的有效行动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配合下,肆虐无情的瘟疫终将会被制伏。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和正在延续的假期里,在这个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作为一名普通的研究生导师和科研工作者,我想对大家们说几句心里话。


首先,我们必须直面疫情对研究生群体的直接影响。大家都知道,科研时效性就是争分夺秒的获得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数据,收集相关研究前沿信息,最后总结并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全面培养自己的科研技能,最终获得自己为之拼搏奋斗的学位。但是,出乎同学们预料的是,当一切工作按部就班的进行时,当正在准备享受期盼已久的寒假时,你们就不得不直面突如其来的不能返回到那个曾经“无比厌倦”的实验台上的冲击了。每一位研究生都不得不承担这次疫情带来的巨大影响,尤其是高年级的研究生。原本计划中的实验材料,计划中的必不可少的实验结果,计划中的SCI文章和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都被这次疫情冲击的七零八落。很多同学直接想到了论文延后,毕业延期,无比沮丧却又无可奈何。在此,我要劝大家,面对这次重大的疫情,大家要不急不躁,第一要务是保护身体,做好防护,不让自己成为传播媒介和感染源。只有尽早战胜疫情,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才能恢复正常。


其次,我相信,这次疫情也让大家对平日的慢节奏和不珍惜有了一个清醒的反思。很多同学都向我表示,这次疫情的突然到来,把自己的计划全都打乱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曾经的日子里,没有这样突发事件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具有先天的“拖延症”,对于自己的研究工作比较拖沓和懒散。现在突然间一下子顿悟了,认识到了时间的可贵,平时稳定的工作平台和材料供应的可贵。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总结,调整状态,在疫情过后奋起直追,把这段耽误的时间用高效的工作弥补回来

_

再次,这次疫情期间,我校很多学院和部门的老师为帮助学生们保住重要实验材料和计划中的实验结果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地工作。作为以小鼠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导师和同学,我们都深知,小鼠的饲养管理对于一个学生,一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在此次疫情突发,照料自己的实验动物的学生不能及时返校的情况下,农大多个实验动物平台的负责老师和团队成员都不约而同走上第一线照料实验动物。他们身体力行,充分表现出了农大人吃苦耐劳,踏实勤奋的精神,也发扬了农大教师为科研、为学生尽职尽责、不辞劳苦的优良传统。因此,请那些牵挂自己的实验动物却又不能及时返校的同学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农大的各个实验动物平台的老师和工作人员们都是好样的,他们会努力工作,为大家尽可能多的留下稳定的实验材料。希望同学们能在返校后认真工作,发奋图强,尽快取得重要的研究进展和令人振奋的成果,不辜负他们的辛勤付出与倾情奉献。


最后,我们虽然很多人滞留在了家里,但这也正好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在家里静下心来,整理自己的研究思路,深入学习领域内已发表的相关研究前沿的好机会。在现今这个信息社会、网络时代,不论身在哪里,互联网都给大家提供了巨大的信息量和便利的交流沟通渠道。所处何地是不足以限制有理想、有思路、有目标的莘莘学子奋发图强、刻苦学习的。只要大家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地在家里开展自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相信也不会把这段不能返校的假期变成空白。同时,在此特殊时期,我们也可以在家多陪陪辛勤养育自己的父母,多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是洗洗筷子刷刷碗,也算是尽一份儿女应有的孝心。真正安排好了这段时间,可以做到工作和亲情两不误。


在这个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们不仅要为一线防治的医护工作者、防疫工作者加油鼓劲,也要感谢学校学院各级党政领导对此次疫情的高度重视,充分做到了信息公开、有效部署和严格防控。正是如此,我们农大保持至今没有一例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我们守住了农大的阵地,也就不给海淀区,给北京市乃至全国和全世界增加新的负担,为防控疫情和最终消灭疫情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盼望这次疫情的歼灭战尽早奏凯,期待大家早日返校,继续你们的学业和挚爱的科学研究!

 

 

于舒洋

2020年2月9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