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工作】关于开展“脱贫攻坚•青春建功”2020年中国农业大学“稼穑之路”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07-0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生物学院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中央群团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0中央1号文件等精神,深入推进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模式改革优化,鼓励学生深刻认识我国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在基层一线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感悟新时代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以实际行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青春力量,按照学校党委部署要求,结合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和我校工作实际,学校决定开展“脱贫攻坚·青春建功”2020年中国农业大学“稼穑之路”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脱贫攻坚·青春建功”

二、活动时间

2020年6月-10月

三、总体思路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学校将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聚焦脱贫攻坚主线,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实践工作,积极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实践形式和考核方式,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引领和培育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农林学科优势,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青春,做好家乡脱贫攻坚战役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四、参与对象

全体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以自愿方式开展社会实践。

五、参与形式

所有实践小队和个人均需遵守所在家乡疫情防控要求,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不少于5天的实践活动,不得跨省实践,不得到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开展线下实践,具体项目类型如下:

项目类型①:以家乡为单位进行定向组队

通过定向招募队长,对接部分定向实践地的方式确定50支左右重点实践队伍,由队长根据统一要求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系统中招募同省份队员,组建高质量实践队伍,完成团委统一设定的实践任务,产出高质量实践成果。队长招募要求及报名方式详见附件1。

项目类型②:以团体为单位进行“云”组队

以党支部、团支部、学生组织、社团等团体或组织为单位进行线上组队,实践成员围绕同一主题在各自家乡开展相关调研或实践,最终合作产出具有较高理论与实用价值的可推广性强的高质量实践成果,鼓励各学院、学生组织、社团等结合特色组建小队申报,根据实践需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鼓励以线上实践为主。

以党支部为单位组队的团队需在申报时将团队命名为假期农校+团队名称,在实践中注意深化“全覆盖 双提升”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程成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理论学习、宣讲与专业实践、服务相结合,带头在实践中坚定信念、锻炼本领、服务社会。

项目类型③:以个人为单位参与实践

学生可以个人为单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所在家乡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充分感受、体验家乡的脱贫攻坚历程与发展变化,以新时代大学生视角积极展现脱贫攻坚的成效与心得。以个人为单位开展实践的学生需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实践任务并提交结项成果。

六、实践形式与内容

(一)实践形式

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仅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确保充分安全的前提下深入乡间田野、生产车间、畜牧厂、社区基层等一线开展以动手为主的劳动体验活动,在农事耕种等活动中体验成长,践行三农精神,其他学生则采取2+1的“云实践”方式开展实践。即所有项目均需开展“云”调研和“云”推广,同时需结合各项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至少一种选做形式设计实践项目。鼓励项目类型①重点考虑“云”宣讲,项目类型②重点考虑“云”课程,项目类型③重点考虑“云”寻访。

1、必选形式

云”调研:鼓励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围绕选定实践主题开展调研活动,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转化,做好原始数据留存与过程记录,将已有文献资料与调研结果进行全面分析讨论,形成具有较强科学性和推广价值的调研报告、学术论文、政策建议等。

云”推广: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与网络对家乡特色文化、美景美食、脱贫攻坚典型人物等进行素材征集,对家乡的农产品、手工艺品、特色文化、旅游景点等进行宣传推广,结合参与者自身优势和资源,形成小程序、微信推文、摄影作品、手绘作品、短视频、明信片、海报、设计作品等可视化且可量化的推广成果,后续由校团委统筹进行线上云展览。

2、选做形式

云”宣讲:鼓励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面向当地干部、农民等群体开展农业技术、政策、基层组织建设类宣讲,面向当地中小学生开展抗疫故事、脱贫攻坚事迹、我校历史文化、办学特色与招生政策等相关宣讲活动。

云”课程:鼓励学生以社团、组织或团体为单位通过线上方式,发挥专业特色或特长,面向中小学生或社会大众研发具有我校特色的高质量精品课程资源包,用于日后线上微课推广和教育类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或志愿服务项目,将优质课程传播到更多需要的地方和学生。

云”寻访:充分挖掘所在地区在脱贫攻坚战、疫情阻击战中涌现出的鲜活事迹与人物,对坚守在平凡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医务工作者、防疫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各级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等开展主题云寻访,用文字、手绘、视频、书法等形式记录与传播典型事迹。

云”科技:鼓励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了解家乡生产困境与瓶颈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支农类科研成果转化或科技创新类创业实践,用高新技术推动家乡农业发展。

云”支教:鼓励学生通过线上对接家乡相关教育部门或此前线下支教过的中小学或其他教育类公益机构,以线上支教的方式开展力所能及的教育帮扶与陪伴,为留守儿童带去一份关爱与温暖。

(二)参考内容选题

1、脱贫攻坚,青年建功专题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在这一特殊历史节点,本专题可围绕如下三方面内容展开:

脱贫致富,全面小康:鼓励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云调研、云宣讲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宣讲脱贫攻坚政策,积累基础数据和一手资料,形成具有数据或案例支撑的实证调研报告。

建议调研方向:贫困地区“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实施情况;贫困户建档立卡制度完成情况;贫困户未脱贫原因与需求分析;已脱贫地区攻坚克难,脱贫奔小康的典型成功案例;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扶贫扶智扶志新模式;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的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与成效;农业机械发展与耕作技术改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实施;九年义务基础教育发展情况;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情况与效果;脱贫攻坚下的粮食安全保障;新形势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模式和路径等。

爱心慰问,同伴帮扶:部分前往基层一线开展实践的小队可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与指导下,慰问走访同省份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了解脱贫现状的基础上为其家庭和所在村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接实际困难需求与校内外资源,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智慧支农,助力脱贫:鼓励学生充分结合专业所学与科研项目经历,将高新技术或科技成果引入家乡,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或瓶颈,以实际行动为脱贫攻坚战役贡献智慧与力量。

2、家乡发展,青年代言专题

改革开放41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践成员可围绕“我眼中的脱贫攻坚、十三五以来的家乡变化”主题,深入探寻家乡脱贫攻坚与发展变化的历程与改变,就经济、文化、教育、环境、农业发展、产业、生活等角度的变化开展调研,比较家乡人民精神物质文化生活上的变化与心得,用直播、短视频、摄影作品、手绘图稿、文字等方式全面展现家乡脱贫攻坚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与乡村发展新面貌,为家乡文化、景物、农产品等代言,积极以青年视角见证家乡的发展变迁,并作为代言人传播家乡特色,营造大美家乡,青年共建设的良好氛围。

3、公共卫生,青年观察专题

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本专题鼓励学生围绕所在家乡疫情防控相关情况进行调研,联系城乡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医院、社区等,了解当地疫情防控举措与过程,思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与路径,归纳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疫情面前展现出来的显著优势。寻访坚守在平凡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医务工作者和基层服务者等群体,充分挖掘鲜活事迹,并运用多种形式致敬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抗疫英雄。同时,为巩固防疫成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打造宜居家园,有条件的实践队员可结合自身情况参与当地爱国卫生运动,为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推动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贡献青年力量。

七、工作安排

(一)项目申报阶段(6月28日-7月13日)

1、项目筹备

各团队、个人预先筹备,了解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方案与要求,制定活动计划并填写项目申报书和安全责任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系统在7月6日正式上线后,各项目可开始正式填报,项目类型①②由队长建立项目,队员可在系统向队长申请加入同省份队伍,队长需于7月10日晚24:00前确定队员,提交申报,项目类型③于7月13日晚24:00截止申报。项目申报书模板详见附件2,安全责任书详见附件3,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系统操作指南详见附件4。

2、项目组队

项目类型:①同省份组队②团体线上组队③个人项目。

团队人数:项目类型①②以团队为单位,人数不少于5人,不超过8人,项目类型③人数为1人。请勿跨校组队。

实践队长:项目类型①②的每个团队含1名实践队长,负责在系统中建立项目,对实践小队进行过程管理、安全教育、安全防范以及对接校团委社会实践部,沟通项目进展,对团队行为、活动进度、成果质量等承担主要责任。

团队成员:所有实践成员均需在系统中填报信息,且每名成员仅能加入一个项目(即1个团队或1个个人项目)。实践成员可自行选择申请加入项目类型,项目类型①②队长审核通过后即为组队成功,组队成功后成员不可再申报项目类型③,如未组队成功,实践成员可在规定时间内申报项目类型③。

团队指导教师:项目类型①②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1名指导教师,对团队进行线上或线下指导,所有指导教师均需在系统中填报信息,团队类型③无需匹配指导教师。

(二)项目审核与培训(7月14日-7月20日)

项目初审:项目类型②中以党支部、班团、院级学生组织、院级社团为单位申报的团队项目,和以个人为单位申报的项目类型③由所在学院二级团委对项目材料的完成性、可行性、可执行性等进行初步审核。

项目类型①和项目类型②中以校级学生组织、社团为单位申报的团队项目,由校团委相关负责部门对项目材料的完成性、可行性、可执行性等进行初步审核。

校级终审:校团委社会实践部对初审通过的项目进行最终审核。

项目公示:社会实践项目通过二次审核后,校团委在系统、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公示项目名单。

项目培训:所有实践成员均需在实践系统中完成校团委上传的行前培训系列视频微课学习。同时,校团委实践部还将面向所有队长开展至少1次线上集中培训。

(三)实践出行(7月下旬-8月)

各实践项目根据实践计划安排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每名实践成员实践期间务必每天在系统上进行签到,具体签到方式详见附件4。社会实践部将委派专门负责人员与各团队进行定期接洽,了解实践进展状况,对各实践团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监督和督促,并及时做好相关宣传报道工作。实践过程中的宣传要求详见后续通知。

(四)项目结项(9月-10月)

实践成果提交:实践结束后,各项目按照统一要求,在系统指定模块,提交实践报告、照片、视频等实践成果,具体实践成果要求详见附件5。

结项评审:成立由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本科生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就业创业办公室、社会服务处和各二级团等部门组成的社会实践工作评审委员会,结合疫情防控工作总体要求对结项成果进行线上、线下评审。本年度评奖评优方案将在结项前与结项通知一同公布。

结项公示:社会实践项目通过结项评审与核查后,校团委在系统、网站等平台公示。

成果转化:校团委将优秀成果汇编成册、开展系列线上云展览、召开专题分享交流会等。

八、注意事项

1、安全保障:各实践团队务必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应对疫情、汛期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防范措施,确保实践活动安全平稳有序进行。如原定于线下开展实践的地区在出发前被判定为中、高风险地区,学校将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及时发布最新通知,调整实践形式,一切活动务必听从学校统一部署。

校团委将统一为所有实践成员购买保险,并安排工作人员定时查看项目动态与签到情况,随时跟进项目开展情况与安全状况,请务必在系统中填报准确的身份证号与实践时间。

2、物资支持:校团委将为所有实践成员统一购买实践队服,实践成员可在系统填报衣服尺码和邮寄地址,由校团委联系厂家统一寄送。校团委同时为有需求的线下实践小队(非个人)寄送实践队旗。

3、学分认定: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课程,参与并按要求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将获得暑期社会实践学分(课程号56247001)。

4、经费支持:项目类型①重点队伍根据完成情况每支提供一定的实践经费支持;项目类型②队伍于实践结束后开展评比,根据评比结果给予优秀队伍奖金;项目类型③个人优秀作品提供一定形式的经费补助。

5、通知渠道:本次社会实践的相关通知请关注中国农业大学微信企业号、学校公告、校团委主页、CAU我们的团微信平台及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系统。一切关于暑期社会实践信息以校团委网站及公众号为准,请同学们不要轻信其余渠道消息。

6、原创要求:实践团队提交的最终结项材料必须真实,如若作假一经查实,取消项目及团队所有成员评奖评优资格。


附件

附件一 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同省份组队项目实践队长招募通知.pdf

附件二 中国农业大学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模板.doc

附件三 中国农业大学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pdf

附件四 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系统操作指南.pdf

附件五 中国农业大学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提交要求.pdf



 

共青团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委员会

2020年7月1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