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DISCOV丨杜旭光/吴森等开发无转基因蝙蝠诱导的多能干细胞,适合小鼠、猪和小鸡形成嵌合体
发布日期:2023-09-1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生物学院

 蝙蝠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包括长寿、抗病毒特性、冬眠和回声定位,已经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202395日,我院杜旭光、吴森及中国农业科学院余大为共同通讯在Cell DiscoveryIF=34)在线发表题为“Derivation of transgene-free bat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amenable to chimera formation in mice, pigs, and chick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无转基因蝙蝠诱导的多能干细胞,适合小鼠、猪和小鸡形成嵌合体。

  为了提高蝙蝠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努力从蝙蝠成纤维细胞中产生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 然而,不含转基因的iPSCs能否在体内分化仍不确定,这表明其具有高度的干细胞质量,极大地扩展了其应用潜力。该研究中的蝙蝠iPSCs (biPSCs)RNA和蛋白质水平上都表达了多能性标记。在体外,biPSCs可以形成胚状体,然后分化为三个胚胎胚层。RNA测序分析显示,biPSCsBEFs之间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聚类,多能性基因在biPSCs中高表达。这些结果表明,biPSCs是无转基因和多能性的。

  为了评估biPSCs的嵌合性和发育能力,作者用GFP/tdTomato标记biPSCs进行细胞跟踪。由于鸡胚易于操作,因此选择鸡胚作为异源细胞嵌合研究的平台。在孵化52 h后将5 × 105GFP标记的biPSCs注射到受精鸡胚胎的血管中。到第6.5(D6.5),嵌合鸡胚胎的头部和胸部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石蜡切片上的GFP染色证实了这一点。GFP和生殖层标记物对嵌合鸡胚切片进行共染色,证实分化的biPSCs已整合到所有三个生殖层中。此外,在嵌合鸡模型中,biPSCs可以分化为功能性神经细胞。

小鼠、猪和鸡体内无转基因biPSCs的产生(图源自Cell Discovery 

  接下来,作者评估了植入后小鼠胚胎中biPSCs的嵌合潜力。553个由GFP标记的biPSCs衍生的嵌合囊胚植入33只代孕小鼠。成功妊娠,在胚胎第8.5(E8.5)收集嵌合胚胎。使用蝙蝠特异性引物的基因组PCR证实了嵌合,mtDNA分析显示10个胎儿中有8个嵌合比例很高,其中3个超过1/ 1000E10.5IF实验显示嵌合样品中有显著的GFP表达, GFP和谱系标记的共表达表明嵌合小鼠胚胎中biPSCs分化为所有三个胚层。研究结果表明,biPSCs在早期小鼠胚胎中具有显著的嵌合潜力,尽管这种潜力可能随着小鼠发育的进展而减弱。

  然后,作者探索了biPSCs在猪胚胎中的嵌合潜力。将GFP标记的biPSCs注射到E5猪孤雌胚胎中。在注射的胚胎中,92.79%显示出GFP荧光,平均每个囊胚有14.14±1.14biPSCsIF染色显示了biPSCsICM的贡献,平均每个ICM3.78±0.31biPSCs这些结果强调了biPSCs在早期猪胚胎ICM中的生存能力和整合能力。

  总的来说,该研究产生了无转基因的biPSCs。这些biPSCs在三种模型动物中表现出嵌合潜能。无转基因的iPSCs质量更高,因为它们没有细胞谱系分化偏差,避免了嵌合后代肿瘤形成和死亡的风险。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还能分化成多种类型的细胞或类器官。biPSCs有可能在体外分化成相关的类器官,从而能够对蝙蝠的寿命、抗病毒防御和回声定位进行机制研究。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3-00587-3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