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生风范,传承先生精神——我院举办陈文新院士追思会
发布日期:2021-10-1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生物学院

10月12日下午,我院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2018会议室举行追思陈文新先生专题活动。本次活动由生物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饶晓盼主持,我院田长富、袁红莉、隋新华、杨金水四位老师作为陈文新院士的学生为在场师生分享了陈先生生前的点滴印记。


        


和蔼,是四位老师对先生的共同形容。作为先生最后几届的学生,田长富说,先生是他见过的最有人文关怀的教授,她言行中透出的温暖能打动学生的内心。先生七十多岁时仍坚持一周多次爬楼梯去七层的实验室,八十多岁依然严谨治学,与学生们讨论诸多问题。无论是治学还是待人,“相较先生,我们这些后辈,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当年,学生时代的袁红莉在陈先生的再三鼓励下,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向腐植酸这个当时鲜有研究的领域,从此开始用一生去探索、创新。对她来说,陈先生无论是工作、生活态度还是努力拼搏的精神上,都是自己一辈子的领路人。曾经在一个屋檐下的日子,是她一生学习与生活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严厉但又和蔼的陈先生,对待自己的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关爱。


        


隋新华说,遇见陈先生时,对她的第一印象是温文尔雅、没有架子。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建立了全世界最大根瘤菌菌库的学者,陈文新先生的和蔼让她有些意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陈先生的教育方式从来不是说教性的,而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后来,无论是在什么方面,每当她遇到困难想打退堂鼓时,陈先生总能用几句话鼓舞人心。正是由于陈先生对她学习工作上的要求和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她开拓了自己的视野,最终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番成就。


        


“前两年,当我去找陈先生签一份文件时,她拿着放大镜将文件上的每个字都读了一遍。”当谈及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恩师时,杨金水这样说。对待工作十分认真的陈先生,在生活中却很随和。这位说话轻声细语的教授,总是在距离很远的地方就和学生们打招呼,带着学生们一起春秋游,走遍京城角落,看遍各处古迹。


        


在场学生也分享了自己对陈文新先生的印象,表达了敬佩之情。有着红色基因的陈先生,在毛主席的建议下坚定地踏上了学习研究土壤环境微生物的道路,于不惑之年开始了对根瘤菌的研究,从此与其相伴一生。无可否认,陈先生的一生,是无华而伟大的。


        


今天,我们共同怀念、共同纪念陈文新院士,一代又一代生院人将会前赴后继共同完成陈先生的遗志,在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字:蔡悦婷 孙石剑

摄影:周蕴璐

编辑:林思睿 翟光昊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