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一种应用于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病毒介导的基因过表达载体的开发 | |||||||
|
|||||||
2021年12年20日,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在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cytorhabdovirus-based expression vector in Nilaparvata lugens, Laodelphax striatellus, and Sogatella furcifera”的研究文章。 一直以来, 灰飞虱、褐飞虱及白背飞虱的基因功能研究主要依赖RNA干扰技术, 尚未建立基因超表达研究体系。该研究以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 (barley yellow striate mosaic virus, BYSMV) 侵染性克隆为基础, 将其开发为病毒介导的基因过表达载体, 用于三种飞虱的基因功能研究。
图1 BYSMV侵染三种飞虱 由于三种飞虱的迁飞性和寄主植物的多样性,BYSMV载体的生物安全性问题成为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因素。缺失BYSMV的非结构蛋白P3后,不影响病毒在烟草和灰飞虱的复制水平。但缺失P3的重组病毒只能在寄主大麦的接种叶建立单细胞侵染,丧失了系统运动的能力,说明该缺失突变成功阻断了病毒由飞虱传播到寄主植物的路径,确保了其生物安全性。缺失P3的BYSMV作为一种安全的载体成功应用于三种飞虱的基因功能研究。 图2 缺失P3的重组病毒无法系统侵染寄主植物 综上,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应用于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病毒介导的基因超表达载体,并将其进行安全改造增强了其生物安全性,促进了三种飞虱的基因功能组学研究。 该文章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王献兵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许文雅、房晓东、曹青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2920、31571978),中国博士后基金 (2021T140713) 的资助。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